推广 热搜: 加热不燃烧  电子烟  IQOS  JUUL  VAPE  LIL  Aspire  ZERO  Vaporesso  KOKEN 

政策落地倒计时之际,我们看到的电子烟行业众生相

[加入收藏]               日期:2022-04-12     来源:博观消费    作者:博观消费    浏览:687    评论:0    
核心提示:与电子烟行业结缘的2018,我们甚至把它带到了校园里面,组建了学生创业团队,在校园里推广起了电子烟。初心其实不复杂:1、能赚

电子烟行业结缘的2018,我们甚至把它带到了校园里面,组建了学生创业团队,在校园里推广起了电子烟

政策落地倒计时之际,我们看到的电子烟行业众生相

初心其实不复杂:1、能赚钱(不赚钱的生意谁干呀?);2、受欢迎(毕竟大量学生抽烟,改用电子烟,对舍友影响小得多);3、能减害(即使说都有害,但消费者有选择的权利)。

时至今日,不甚唏嘘。有人悲观离场,有人笃定前行,有人沉淀等待,有人赚着最后铜板。

世间事物唯一的不变,就是变化。没有科技的进步,就没有巨变的当今社会。没有电子雾化的出现,就没有传统烟草格局的打破,更无须谈何监管。

高速发展的线上时代,我们正在为品牌们做着线上营销服务,顺便沉淀了一批消费者,卖卖货:这玩意可以赚钱,复购率高、利润可观。

那时候流行着:几十万就可以在深圳找个代工厂,属于你的品牌就起盘了。然后电商一上,卖!所以在那时,催生了很多电商品牌,懂得电商运营逻辑,投点钱搞点货,卖得不亦乐乎。如今,当年服务过的品牌,大部分早已消失。

第一个巨变来得很快,19年双十一之前,全网下架电子烟。这波毁灭性的精准打击,在外界看来,电子烟完了。我们也因此淡出行业一年多。

每一次巨变,都是新机会的开始。万万没想到,线下遍地开花。后来交流,一个拥有若干悦刻专卖店的店主分享:当时在悦刻内部上班,看到数据,哇靠,专卖店这么赚钱?遂离职开店,一家、两家、三家……

当一个生意人人都知道能赚钱的时候,就开始走下坡了。

总归:认知是一切赚钱生意的基础。试问,当年马云刚开始创业的时候,有多少人能像蔡崇信一般放弃百万年薪,到阿里巴巴拿500块一个月?

阿里巴巴开始推淘宝的初期,来到小编老家开会招商,免费入驻,当时很多工厂品牌老板都去听了。出来就一句话:这玩意TM骗人的,传销。后来,眼红的他们只能花几十万去开店,而且,大部分不赚钱了。

线下时代风起云涌,互相厮杀。投入不一定短时间内能够赚钱,但大量的创业者和资本笃定这是个蓝海赛道,参照海外数据,国内大有可为。零售端其实也大同小异,先来后到,跟品牌端虽说层次不同,但大致步调一致。

悦刻的上市,将狂欢推向高潮。那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品牌都在面见资本,那段时间,也有大玩家逐步进场,大家都打着算盘,投入、市场份额、几轮融资、上市发财。那时候,大闹天宫自封齐天大圣的猴子,还不知道西天如来五指山的厉害以及“刑满释放”紧箍咒的束缚。

2020年底,我们选择行业媒体,以长期主义之心,再次进入行业。不曾想,开始真正见证行业的真正巨震,再次回看2019,那简直毛毛细雨。

看今朝,行业巨变之时

倾巢之下,行业每个链条的众生相。若干年后,肯定会在某些场合,经常被当作谈资提起,不同阶层,不同视角。有的已经淡出行业,有的却因为巨变,找到了新的一番天地。

品牌方

中小品牌:清仓出局,要么改行,要么出海寻找新的风浪。曾有个品牌正在清仓,原话让人哭笑不得:有微信群的朋友加我,开口3块钱一盒烟弹(3颗),杆子5块钱一根;我们都很伤心。甚者,原本坚持做独立接口,起初朋友圈宣传着不做通配,看不起通配。最终也妥协:没办法了,我也不想的,但是我们不一样。哈哈,挺讽刺的。

一二梯队品牌:拥抱政策、深耕国内。同时出海寻求增长。大家都清楚,紧箍咒下做事情,束手束脚难把控。要做,也要有突破。

经销商

贸易的角度来讲,买货卖货,低进高出。利用手头的资源,先把钱赚了再说。硬通货的悦刻成了香饽饽。价格太高?大量通配成为最佳替代品。甚至出现了工厂接预订单,集体拼单出货。价格低到个位数。最后一个铜板,赚完收工。区区小民,赚钱本没有错。但没了底线,让我们对监管拍手叫好。蛀虫出清,对于良币,甚好。

零售端

看到更多的是不确定下的努力,服务好现有客户,努力的维持生计。也期盼着能得到更多的信息与指导。作为利益链的最底端,很多店主以韭菜自称。当时水果口味的限制,短期内促进了门店营业额的增长,这算是一大安慰吧。

亏本的,早就已经收场。能盈利的,想要坚持到落地新规也大有人在。但幸运儿也在这时出现了:试点的店主们,拿到了正常批发价的硬通货。要么零售,要么加点价串一串。惠州的一个店主,交流的时候:本来都想闭店了,结果选做试点。后来在朋友圈看到,乐呵呵的发着:好久没那么货满了(表情比个耶);第二批货,坐等到货(表情来个狗头)。乐呵呵把钱赚。

看未来,“等”一个明朗晴天

政策的发布与电子烟之都深圳的疫情出奇的一致,在大家奋而想要撸最后一波的时候工厂却面临了停工停场。一端是硬通货短缺涨价、一端是无人问津急于抛售。给过渡期平添几分色彩。等复工复产、等政策解读、等具体落地,成为了这几个月的主旋律。

品牌方

等政策最终落地,明确发展路径;等疫情有所好转,出海自由翱翔。

渠道方

厘清自身资源,是否在新的格局下,所在地区是否有发挥空间。接下来的竞争,在专业能力过关的情况之下,更考验的就是在当地的“关系”是否过硬。品牌方需要有能力的团队在地区去做深度耕耘。

零售端

等资质申请、等“国标”口味是否能打动客户、等利润空间是否能够维持经营。等的同时,思考是否有品类能够增加门店收入,提升坪效。

前段时间有一篇《我离开腾讯卖了三年电子烟》引起了圈内传播,大致是击中了大量从业者内心深处的那一根弦,荡起了涟漪。内心的五味杂陈之时找到难能可贵的共同点。

扫一扫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来源:博观消费)
打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平台声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