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加热不燃烧  电子烟  IQOS  JUUL  VAPE  LIL  Aspire  ZERO  Vaporesso  KOKEN 

福布斯专栏:电子烟可助长期吸烟者少抽香烟,但危害性仍未可知

[加入收藏]               日期:2021-06-07     来源:蓝洞新消费    浏览:401    评论:0    
核心提示:让长期吸烟者减少对可燃香烟的依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6月7日消息,据外电报道,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生物工程和神经科学教授席尔瓦在福布斯网站发布专栏,越来越多的科学和临床前数据表明,电子烟至少与普通可燃香烟一样有害,而不是安全的替代品。


可以理解的是,大部分焦点都集中在对肺部、心血管疾病和成瘾的影响上。但最近,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开始表明使用电子烟可能对大脑产生严重的潜在负面影响。


电子烟,以及更广泛的电动雾化器,有着近 100 年的历史。电子烟的现代商业版本通常归功于中国药剂师韩力,尽管其他人开发的众多专利和相关技术在 1980 年代和 90 年代盛行。


试图了解电子烟对健康影响的紧迫性源于其使用率的不断增加,这在年轻人中最为令人担忧。不过,挑战在于它们太新了,而且还没有足够的时间来了解和真正了解由于持续或长期使用而导致的潜在长期临床效果。


在高中生中,烟草产品的使用自 1998 年以来一直在下降,这归因于 90 年代积极的反吸烟运动。但这一年发生了变化,烟草使用量的增加完全是由于电子烟的使用。到 2014 年,电子烟超过了这一人群中的所有其他烟草产品。更令人担忧的是它们的使用率正在增加。


根据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 ) 的数据,2018 年高中生电子烟使用量比 2017 年增加了 77.8%,国际上也观察到了类似的趋势。


在成年人中,不同研究之间似乎存在更大程度的变异性,但在 2015 年至 2016 年之间大约在 15-20% 之间。


虽然可以找到不含尼古丁的电子烟烟弹,但绝大多数都有。更糟糕的是,趋势是增加这些产品提供的尼古丁浓度。就流行的JUUL 品牌而言,尼古丁的平均浓度大大超过了普通卷烟的浓度。


公平地说,这些设备的一个潜在积极用途可能是帮助长期吸烟者减少普通香烟的使用。通过研磨尼古丁释放的化学成分和速率,它可以提供一种新的工具来帮助这些人。让长期吸烟者减少对可燃香烟的依赖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然而,任何此类影响的可衡量程度仍有待观察。目前尚不清楚电子烟的长期(仍然未知)风险如何与任何潜在优势相平衡。


电子烟可能对大脑产生的危险影响及其长期后果源于尼古丁对大脑和大脑发育的普遍影响、电子烟能够传递的尼古丁程度和浓度以及化学成分与这些设备如何提供它相关联。大脑的微血管系统——为大脑和脊髓提供营养并调节其化学环境的专门血管的集合——以及构成大脑本身的细胞(神经元和其他细胞),都容易受到损害。


大脑和脊髓的微血管系统由大量毛细血管组成,为脑细胞提供氧气和营养。它还可以带走细胞废物。与身体的其他部分相比,大脑的微血管系统是独一无二的。构成这些微小血管的内皮细胞在一侧(血管腔侧)的血液与另一侧漂浮的大脑和脊髓的化学环境之间形成了一个受调节的屏障。这种屏障被称为血脑屏障。


能够在血液和身体其他组织中的细胞空间之间移动的分子和免疫细胞的正常补充不能自由地与大脑和脊髓一起运动 - 它们共同构成了中枢神经系统。由血脑屏障形成的中枢神经系统独特的化学环境是脑脊液。


长期吸烟、生命后期的认知能力下降以及血脑屏障和大脑微血管系统的破坏之间存在很强的相关性。事实上,认知能力下降和微血管功能障碍基本上是每个人长期吸烟的普遍后果。所涉及的确切病理生理机制仍不完全清楚,需要继续研究。但迄今为止的研究——在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中进行了总结——似乎表明,尼古丁在通过电子烟输送时对脑细胞的负面生理影响反映了使用可燃香烟观察到的影响。


构成微血管系统的内皮细胞特别脆弱。这意味着负责通过血脑屏障维持脑脊液独特化学环境的正常调节机制可能会慢慢分解,导致认知能力下降。


在至少一项小鼠模型研究中,作者认为电子烟也可能对认知和记忆功能产生短期破坏性影响。因此,电子烟的使用可能会带来更直接和更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在大脑仍在发育的年轻人群中。


在另一项研究中,科学家发现电子烟会在神经干细胞中产生压力反应,神经干细胞是最终成为神经元和大脑中其他重要细胞类型的细胞群。同样,对青少年仍在发育的大脑的潜在影响是当务之急。


目前,要了解电子烟对大脑的生理和细胞影响——尤其是通过这些设备输送高浓度尼古丁——对大脑的影响,问题多于答案。电子烟的长期流行病学和公共卫生后果在未来几年内不会得到充分认识。不仅是大脑,还有心血管系统、肺和免疫系统等。但似乎有充分的理由预计电子烟对大脑功能和认知的影响可能与普通可燃香烟一样糟糕。

扫一扫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来源:蓝洞新消费)
打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平台声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