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加热不燃烧  电子烟  IQOS  JUUL  VAPE  LIL  Aspire  ZERO  Vaporesso  KOKEN 

为什么电子烟老是背锅?因为科普不是人人都能做的

[加入收藏]               日期:2021-03-20     来源:格物消费    浏览:752    评论:0    
核心提示:昨晚,电子烟再次躺枪。 在一篇科普文中,某知名媒体盘点了5个强致癌物。全文图文互动,简洁易懂,却在提及烟草时把电子烟归为传

昨晚,电子烟再次躺枪。
在一篇科普文中,某知名媒体盘点了5个强致癌物。全文图文互动,简洁易懂,却在提及烟草时把电子烟归为传统烟草中的一种。
电子烟为什么总是背锅?这和类似这样的报道脱不了关系。其中不乏有声誉的渠道。比如在新冠爆发的大背景下,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电子烟和新冠感染的关联逐渐清晰”,“电子烟影响年轻人感染风险”,这两个标题分别来自纽约客在9月4号和斯坦福医学院在8月11号的报道。
看似一本正经,可是根据分析实验内容,两篇报道均可以被归类为标题党。
为什么近年来电子烟总是居于浪尖之上?除了政策波动之外,将阅读量放在第一位的大众媒体对电子烟了解不足、贩卖恐慌,专业行业媒体缺乏发声渠道更是主因。

01
关于电子烟的口径需要定性

我们做科普有一个原则:先说是不是,再问为什么。我们先给电子烟定个性:
电子烟和卷烟不能混之一谈,相比于成分复杂的传统烟,电子烟是减害的替代品。
根据英格兰公共卫生署早在3015年发布的报告显示,电子烟与传统烟草相比健康损害减少95%,英国因此还将电子烟纳入医保之中。
电子烟不仅对吸烟的人危害更小,对吸烟者身边的人也更健康。来自加州最新的实验采集发现,哪怕在充斥着电子烟二手烟的密闭空间内,有毒物质的数量也并不超标。
换言之,电子烟中仅存的对健康造成威胁的成分,主要为尼古丁。与香烟相比,这些危害已经被大大减小。电子烟和传统烟可能造成的致癌风险不可一刀切。
类似于文首的报道却是对电子烟和传统烟草混为一谈。电子烟和香烟对于人健康的影响不一样,传统烟含有5000多种化学物质,产生的焦油更是致癌的重要因素。
比如,喜雾创始人,尼古丁盐雾化配方发明人邢晨悦曾分析,电子烟仅含有三到四种主要成分。吸烟过程中,电子烟不会如同传统烟一样,散发一氧化碳、烟焦油及各种氢类化学物质。
而在二手烟和三手烟中, 传统烟雾持续携带着千余种的化学物质,粘在衣物、皮肤之上迟迟难以散去,而电子烟普遍只会遗留下丙二醇、植物甘油和天然香料。
烟草对人体有害无疑,但电子烟有益于提升公共健康,并没有什么疑问。
那么,如何看待当下舆论对于电子烟有意无意的误解?
科学传播史专家约翰·伯纳姆就曾在著作《科学是怎样败给迷信的》中,将科普之难总结为三条原因,其中有两点恰好佐证了如今的舆论风向:
其一是传播方式,媒体视效果高于一切,导致科学发现被夸大或是真正有价值的成果被冷落;其二是内容生产,随着学科发展与分工细化,科学家逐渐退出科普一线;
换言之,永远将话题性放在第一位的大众媒体不断错误科普,真正了解电子烟行业的专业人士又缺乏发声的渠道,这才是电子烟不断背锅的深层原因。

03
被扭曲的实验结果

关于这一深层原因,我们不妨来看这么一个疫情期间的案例。
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 Bonnie Halpern-Felsher 曾表示:“我们需要尽快限制电子烟产品,” 此前,她参与的实验“证明”了电子烟影响年轻人的新冠感染几率。
在总结实验结果后,斯坦福医学院的新闻通稿这样写到:来自收集于5月的数据显示,抽电子烟的年轻人有5到8倍的风险感染新冠。
可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让我们仔细看看实验设计。
首先,实验以网络问卷的形势调查了4351位13到34岁的参与者。这些参与者的性别和肤色基本均匀分布,并可以被数量大致相同的两组:一组吸电子烟,另一组不吸烟。
按照实验流程,参与者回答问题:他们是否在过去30天内吸过电子烟,他们当下是否感染新冠。实验设计就是这样。
那么问题来了,我们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出“电子烟影响感染几率”的结论吗?
答:完全不能。
原因1 :实验没有将电子烟和香烟的使用分开。事实上,大部分吸电子烟的参与者,都表示在同时间段吸过传统香烟,而香烟在过往实验中早已经被证明会影响肺部健康和人体免疫。
简单来说,不分开电子烟和香烟,实验无法证明“电子烟影响感染几率”。
举个例子来说明,一个人一个月没洗澡,然后一天吃坏肚子,在充满人的电梯里放了个臭屁,我们能根据这个屁证明他不卫生吗?
原因3:实验没有调查参与者吸电子烟的频率,也就是说,一旦在一个月内吸过一次电子烟,参与者就会被当作有“有吸电子烟习惯”。
这个设计忽略了非常重要的一点:美国高发的新冠,在很大程度上和人们频繁的party,和不戴口罩的习惯有关。
而电子烟在年轻人的party中格外常见,实验中的很多参与者可能都没有吸烟习惯,只是不巧在party上接过了朋友的social vape。这样的情况里,感染他们的不是电子烟,而是party。
以上两点说明,斯坦福的实验完全无法证明电子烟和新冠感染的关系,实验并没有调查有吸电子烟而非香烟习惯的人,也没有考虑一个比烟物更容易感染人的因素。
然而就这么莫名其妙的,电子烟就为美国年轻人的新冠感染率背上了锅。

结语

电子烟不属于传统烟草,这个定义对于行内人来说理所当然。但网络上的一些报道却显现出局外人对于这个行业了解不深,抑或存在误解。
这些误读正在给电子烟背起一个个不属于自己的黑锅。这些黑锅映射出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电子烟行业权威媒体的稀缺。
而为电子烟行业正名,这也是格物消费一直以来的目标和愿景。

扫一扫可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打赏
  • 信息二维码

    手机看新闻

  •  分享到
平台声明
 
更多>同类新闻资讯
0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新闻资讯
点击排行
热门问答